围绕着这个规划,我可以把我现在的学习之路划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,理论学习阶段;第二,实践阶段;第三,测试工具学习阶段。最后我再针对自身情况制定之后的学习计划。
理论学习阶段开始于大三,那时候决定了要走测试之路,那么肯定要了解测试是个什么东西。于是就从图书馆借了一大堆书名叫《软件测试》的书,真的有一大批叫做这个名字的书。本本都看了一遍,得出一个结论,技术书籍,千万不要看国产的,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点——就是看了和没看一样。比较有印象的一本书是佩顿的《软件测试》,虽然这是一本非常非常老的国外书籍,但也比国内那些新书好太多,因为这本书真的能起到教学作用,作者就像是在和你聊天,然后慢慢的把测试相关的理论知识告诉你。不像国内那些书籍一样,死板地列着理论,放着数据,有种看新闻联播的感觉,内容就在那里,看完了,知道了很多名词,但还是不知道讲了什么。整本书就从你的大脑路过了,没有留下一点点东西。另外一本帮助比较大的是Myers的《软件测试的艺术》,一些概念方法的定义和总结很到位,值得反复看。在学习理论知识阶段,除了书籍,各大测试论坛和学习网站的帮助也很大。特别推荐的就是这个,我认为里面对软件测试各名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最精确的。就这样通过书本和论坛的学习,掌握了软件测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之后,就算是入门了。
单有理论肯定不够,实践才是最重要的。实践阶段要在工作后了。一开始很生疏,小心翼翼地写着测试用例,测试过程中因为程序报错而感到不知所措,纠结于怎么和开发描述bug,盲目地在网上找着测试报告的模板。经过一两个项目的打磨之后,学会了肢解项目的功能,系统划分为一个个模块,模块划分为一个个功能,大功能再分解成子功能,再从中找出一个个功能点,那么每一个功能点就能转化成若干个测试用例了。测试时照着测试用例一条条执行,也就不会遗漏测试,从而覆盖每一个测试点,保证找出更多的bug。不但能够很精确的描述bug和重现了。也能够往测试报告中正确的添加图表了。而现在,工作两年多之后,已经可以抛开测试用例做测试,明确知道开发认同哪些bug不乐意改哪些bug,可以查找日志精确地定位错误原因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,重复劳动变得那么容易,也就来到了工作的瓶颈期。于是乎,要探寻新的出路。
也就有了测试工具的学习之路。一开始因为没有需要用到测试工具的任务,就自己盲目地摸索了,看博客园网友分享的教程。看QTP和LOADRUNNER的软件官方教程,虽然时全英的,但是通俗易懂,不像国内把工具的官方文档翻译一通就成了一本书,真是狗屁不通,连实例都要抄官方文档的。出书挣钱那么容易,的确是一个商机。除此之外,在测试经理的提议下,也学习了移动端的自动化测试框架Appium,算是入门吧,安卓端能够自动跑起来,也能够执行一些简单的测试用例。后来因为觉得一个项目的重复劳动太多,再参考测试经理的PHP代码,也试着用Junit和Selenium写了一份自动化测试脚本,因为这个还第一次在博客园写了一篇博客记录,如下工作中也有用Loadrunner做过接口性能测试,但是十分生疏,对服务器性能检测等方法不甚了了。自学的jmeter压力测试,希望有机会实践下。
当然,要更好的走下去,光会这些还远远不够,我必须要为自己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。那么未来要怎么去学习呢,就一句话——学好一门编程语言(JAVA)。